田七烘干工藝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26 瀏覽次數(shù):次
田七又名三七、金不換、三七參、血參、山漆、佛手山漆、田漆、田三七。是廣西、云南的著名特產(chǎn),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,多年生草本,藥用其地下莖。它原系山野自生,很早以前就為我國人民發(fā)現(xiàn)和采用,后轉為人工栽培。因為這種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條葉柄,每條葉柄上往往有七張葉子,故稱為"三七"。
三七的加工步驟
1、三七的采收:三七的采收一般在立秋以后,起挖前剪去地上部分,需要選擇晴天,逐畦起挖,注意防止損傷主根部分。
2、三七的前期處理:起挖后的三七,除去莖稈后,開始修剪,修剪后的部分分別進行烘干,修剪后的三七蘆頭,稱作剪口,三七主根就是我們通常指的三七,三七的支根稱作筋條,三七的須根稱作絨根。
3、三七的傳統(tǒng)干燥方式:自然晾曬與土法烘培。
自然晾曬:這種方式經(jīng)濟性好,投資較少,以前大部分種植戶采用這種方法,技術性要求不高,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力,缺點是受場地限制,受天氣限制,晾曬的三七一致性差,衛(wèi)生狀況不可控。
土法烘培:占地面積不大,一般只需要建設一個20平米的烤房,干燥周期比晾曬要短,大約在4-5天,缺點是工序繁多,溫度與濕度的時間點匹配不好,需要人工進行翻動來提高均勻度,需要有一定經(jīng)驗的老師傅來燒火,進行火候控制,有火災的風險,物料的含硫會高,需要全程人工值守。
4、三七的熱泵烘干過程:采用熱泵烘干系統(tǒng)的方式可以不受天氣影響,系統(tǒng)控溫控濕,實現(xiàn)無人值守,產(chǎn)品無硫化物,場地干凈衛(wèi)生,無廢料排放,是一種理想的新能源烘干方式,一般6P烘干除濕一體主機配置5.5米長3米寬2.2米高保溫聚氨酯烘干房,每次進6臺車,每車裝入200斤待烘干三七,一批次裝入1200斤,烘干程序分三段完成,第一段設定溫度60度,時間2小時,模式烘干,不排濕,使烘干房內(nèi)溫度提升,三七受熱均勻,進入第二段,溫度設定55度,時間12小時,模式烘干+排濕,進行連續(xù)排濕,進入第三段,溫度設定65度,時間26小時,模式烘干+排濕,烘干房相對濕度設定在20%,完成后,干三七的含水率會在13%。
5、三七烘干后的加工處理:干三七烘干以后需要進行篩土、分級、挑選、綁橡皮筋等工序,部分廠家也會進行水洗、烘干、打粉、銷售工序,個別商家也會進行打蠟(食用臘),染紅泥等做法。